民国之文豪崛起

526【文物南迁】

一月上旬和中旬,前后相差不到七天,婉容、廖雅泉先后顺利生产,而且她们生的都是儿子。

周赫煊这次没有劳烦国学大师们帮忙,他自己翻着《楚辞》给儿子取了名字。次子叫“硕明”,意为“天光大亮”;三子叫“扬舲”,意为“扬帆前进”。

如今长城抗战正打得艰苦,周赫煊给儿子们取的名字,都是对中国未来的美好祝愿。希望中国早日迎来朗朗乾坤,今后更是一帆风顺,重新屹立在世界列qiáng之林。

今年的一月真是多事之秋。

3号,山海关被日军攻破。

4号,德国首都爆发十万人反纳粹游行。

5号,前美国总统柯立芝去世。

7号,共党的临时中央从上海被迫迁到瑞金。

10号,日本陆军部追加满洲方面3000多万元预算。同一天,共党公开阐明抗日救国的主张。

15号,美国政府通告诸国,不承认伪满洲国的合法地位。

22号,常凯申亲自到南昌指挥“剿匪”。

30号,希特勒正式上台出任德国总理,德意志第三帝国形成。

1月30号,也是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北平分会,正式成立的日子。周赫煊提前一天出发,准备当晚住在清华大学的工字厅,翌日直接跑去开会。

至于为啥不住北大宿舍?

当然是因为清华的住宿条件更好啊,北大那边的教师宿舍连三流旅馆都不如。

来到清华以后,周赫煊本来打算找王国维、李济等人叙旧唠嗑,结果他们全都不在学校,听说已经在故宫住了大半个月。

故宫的首批文物要南迁了!

周赫煊连忙跑去看热闹,只见太和殿前堆满了木箱。南京国民政府前农矿部长、前教育部长、现任故宫博物馆馆长易培基,正在亲自指挥文物装箱,马衡、王国维、李济等人则在做技术方面的指导。

“寅村兄,情况还顺利吧?”周赫煊上前问道。

易培基心焦火燎地说:“忙活了半年之久,只整理出2千多箱文物,时不我待啊!”

故宫文物的南迁计划,早在九一八事变爆发时就提出了,主导者就是眼前的易培基。他深知民国政府是什么niào性,害怕日本占领北平后会劫掠文物,因此迫不及待的想要把故宫南迁。

去年日本攻打上海的时候,北平政务委员们开会,提出拍卖文物以购买500架飞机的决议。易培基、马衡等人四处奔走,最终在张学良的支持下,平息了拍卖文物的风波。

整个故宫文物南迁计划,也是在张学良的别墅里制定的。张学良虽然丧权辱国丢失了东北,但在保护文物上面出力颇大,没有张学良的支持,故宫文物很可能遭到灭顶之灾。

搬迁文物的难度非常大,第一批(2千多箱)南迁的故宫文物,光是打包就用了半年之久。

即便是马衡、李济、王国维等专业人士,对于大规模的文物搬迁也毫无经验。他们召集古玩行家们群策群力,研究尝试出最稳妥的方法,每箱文物至少有草纸、棉花、稻草和木箱四层防御,保证不论发生翻车、进水等各种情况都不会受损失。

难度更大的是,如何保证文物经过长途跋涉不丢失!

易培基对此做了非常严格的布置,文物南迁之前,每一件都进行了清点、核对、编号、造册,由专家、公务员和领导组成负责组,按照文物门类进行分类,记录人、审核人、唱票人、监理人都要签字,每个箱子也有单独编号。只要丢失其中一箱或一件文物,都能准确的找到责任人。

前后五批珍贵文物南迁,兵分三路,历史14年光yīn,跨越两万里,途中还要躲避战火。竟无一损毁和遗失,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护送文物的人们,把文物看得比命还重要。

他们风餐露宿、翻山越岭,宁肯自己死在途中,也坚决不丢下一件文物。

中国人真的很奇特,平时各种劣根性,关键时刻却又能爆发出无比崇高的人格。在故宫文物的转移途中,沿途军队知道了会自发护送,而不是拿着枪炮来抢劫。路过一个地方,当地百姓也会自发帮忙,不管是富商还是农民,都积极伸出援助之手。

比如一批文物运到乐山,需要存放在当地的祠堂。几个村子的族人二话不说,不仅把祠堂给腾出来,还主动帮忙招募工人、寻找船只、洽谈价格,似乎这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或许在国人的心目中,抢救战时文物就等于抢救中华文明,拥有着比生命还更崇高神圣的意义。

太和殿前,易培基再次清点了今天的装箱文物,登记造册并让众人签字后,他转身问周赫煊:“明诚,你看这偌大的北平城,日本人什么时候会打进来?”

周赫煊想了想说:“不出五年。”

“那还好,五年足够转移文物了,”易培基松了口气,“就怕只给我五个月时间。”

易培基原本的打算,是将文物全部装箱后再转移。但半个多月前山海关告破,眼看着日本人就要长驱直入,易培基马上提前启动文物南迁计划,把已经装箱的2000千余箱文物搬走。

两人正说这话,突然来了个身穿长衫、戴着眼镜、须发花白的老头儿。老头儿气愤地看着装箱文物,怒骂道:“搬搬般,全都搬走。日本人还没打过来,你们这些投降派就想着逃跑了。都逃吧,等日本人占领了全中国,看你们能逃到哪里去!”

周赫煊一头雾水地问:“寅村兄,这位老先生是?”

易培基说道:“古物陈列所的所长周肇祥,不用理会他。”

周肇祥的身体非常瘦弱,长长的白胡子随风飘摇,似乎他这个人也随时会被风吹倒。他指着易培基的鼻子说:“姓易的,你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这些文物运走简单,我看你怎么把它们聚拢,还没运到上海就已经被贪官wū吏盗卖殆尽了!”

周赫煊上前问候道:“周老先生安好,鄙人周赫煊。”

周肇祥捋捋白胡子,点头说:“原来是周明诚当面,你是个明白人,就来评评理!如今国难当头,日本人都攻破山海关了,我们这个时候搬迁文物,这算什么?不是明摆着告诉老百姓,政府不敢打,这北平守不住吗?这些文物价值连城,一旦运走,哪里还能收得回来?”

听了这番话,周赫煊才知道周肇祥并非老顽固,而是有着自己的考虑。

确实,这个时候南迁故宫文物,等于向老百姓发出政府不敢抵抗的信号。而且数万件文物的搬迁风险非常大,如果周赫煊不是穿越者,他也不敢相信这些文物无一损毁遗失的奇迹。

周赫煊无法向这位老先生解释什么,他只能说:“我并非故宫博物院的人,所以不敢妄加评判,只希望易先生好好保护这些珍宝。”

“哼,一丘之貉,一丘之貉啊!”周肇祥痛心疾首。

周赫煊连忙溜到旁边歇着,不想跟这个老头儿理论,生怕会气得对方直接吐血倒地。他找工作人员一问,才知道这半年来故宫整天争吵,主要负责人分为三派。馆长易培基主张把文物搬到上海,副馆长张继主张把文物搬到西安,周肇祥则坚决反对文物搬迁。

周赫煊突然想到易培基未来的遭遇,貌似就是因为文物搬迁而倒霉的。

张继在文物搬迁计划中败阵,感觉自己面子上抹不过,又觉得自己失去了对故宫博物院的掌控。于是他就来yīn的了,居然造谣说易培基贪wū倒卖文物。搞得易培基名声尽丧,财产被没收,在穷困潦倒中只活了几年就去世。

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才有人为易培基洗去冤屈——易培基可是太祖读师范时的校长啊,可以说是太祖的老师,给他翻案是肯定的。

周赫煊突然觉得水好深,易培基也有自己的政治背景,只凭一个张继根本无法造谣诋毁他,更别说抄家没收易培基的私人财产。很有可能,就是易培基为了保护这些文物,得罪了太多的南京政府权贵,最后被人群起而攻、百口莫辩。

看看眼前顶着周肇祥唾骂,正全神贯注登记文物的易培基,周赫煊觉得自己应该帮他一把。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将军夫人为何那样
将军夫人为何那样
我为君拭擦缨枪,为君披戎装 ——(闻战)  (最开始)  柳隽卿狗将军看上我了,我要宁死不从!  周镇凌我也...  (到后来)  柳隽卿我家夫君天下第一好,天下第一帅。  周镇凌那今晚...  大小姐有情意绵绵的竹马,将军有一屋子居心叵测的姬妾。两人看似八竿子打不着边。  后来互许情衷的竹马被公主抢走,皇帝还给周柳两家赐婚,父母担心妹妹嫁过去受委屈赶紧将她推了出去。  从小骄纵跋扈的大小姐哪能
刘南南
嫁给男主聋哑哥哥[穿书]
嫁给男主聋哑哥哥[穿书]
君月月看了一本书,书中女配爱男主成痴,不惜嫁给男主的聋哑哥哥,只为了接近男主,简直丧心病狂。君月月穿成了那个丧病女配,正端着一碗汤,站在男主门口献殷勤。门开了,男主极其讽刺的看着她想害我?你别以为我不知道你想干什么!君月月还没被人这么鄙视过,一急眼,把汤自己干了,转身就走!只是她没预料到,汤里……有药。第二天一早,看着浑身满是斑驳牙印的聋哑丈夫……君月月我现在说离婚,会被雷劈吗?【阅读指南】女主
三日成晶
黑化男配想独占我[快穿]
黑化男配想独占我[快穿]
小说里总有这么一个人,他拥有绝世的容颜、泼天的财富,却为了衬托主角,他兢兢业业地倒霉到底,最后还要被安排黑化,毁容、破产,燃烧自己,作死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有一天,唐棠获得了一个系统,要求她穿到书中的世界,拯救失足的男配们,引领他们走上正途,免于黑化被炮灰的命运。  系统你可以吗?  唐棠(信誓旦旦)我可以,我能行,没问题!  ……  许久后,唐棠被黑化的人紧紧按在怀里,占有欲极强的质问她你不
时星草
穿成假千金后我亲爸暴富了
穿成假千金后我亲爸暴富了
【文案一】  沈奕穿书了。  穿成真假千金文里抛弃亲生父母,作死霸凌反派,打压真千金,以致最后众叛亲离、死于非命的假千金。  穿书第一天,正值亲爸来接她回家。沈奕低头盯着父亲掉了漆的皮鞋,轻声乞求。  “爸,我愿意跟您回去过苦日子。”  当天。  亲爸家里的房子,拆迁了。  ……  所有人都以为,真假千金归位后,沈奕一定会终日郁郁寡欢、以泪洗面。  谁知新学期刚开学,他们便接二连三听到从沈奕家传
麻辣香锅加辣
清穿之贵人升职记
清穿之贵人升职记
心有执念的梅沁雪穿越到康熙后宫,将康熙后宫捅破了天。她生娃养娃,积极宫斗,费心算计为自己谋求一条晋升之路,一条生存之路。
千芳魏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