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新命记

第二六三章 牙慧

杨朝进沉默了一阵子,抬眼看了看杨振,伸手去身旁小几上摸茶碗,只是此时小几上早已空空如也了。

他看了看无一物的茶几,摇了摇头,苦笑着又是长叹一声:“关里关外,国事如此,真是愁煞人也!”

说完这话,杨朝进又是没有话说,而杨振此时也不知道应该说些什么好,只是叫了麻克清过来,打扫收拾一番,重新上茶。

等到麻克清离去,杨朝进似乎也从之前消沉到了极点的情绪里面走了出来,他见杨振只是陪着,端坐无语,遂说道:

“杨总兵不必拘谨!王公早前到宁远宣旨之时,你管王公叫了世叔,王公也认了你做世侄!而咱家呢,却是王公在宫里自小看大的义子,你我彼此也不是外人,不必拘谨!”

杨振见杨朝进这么说,当下想了想,对他说道:“关外实情如此,不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了!远在京师的王公与圣上,想必也都知情,圣上都无办法,公公又能如何?且往好处看,不必叹气!”

杨振刚说完了这话,就听见杨朝进又是一声长叹,随后就听杨朝进对他说道:“话虽是如此说,可是咱家一想到这些人光拿银子不干活,这心里就咽不下这口气啊!”

杨朝进说完这话,当即又是苦笑着摇了摇头,深呼吸一下,又对杨振说道:“算了,算了,你说的倒是没错,凡是且往好处看吧!

“对了,我杨朝进的本家,原也姓杨,杨总兵你,也姓杨,你我又都是王公的子侄辈,今后且以兄弟相称吧!咱家是万历三十六年正月生人,杨总兵你呢?”

杨振听见杨朝进这么说,自然没有拒绝的道理,当下连忙说道:“那样,末将可就高攀公公了!——末将却是万历三十八年腊月生人,比起公公差不多小了三岁!”

“既然如此,咱家虚长三岁,那就托个大,做你的兄长了!”

杨朝进见杨振答应得爽快,心里也很高兴,他这番离京到关外来,当然带着王德化的种种嘱托。

其一,是叫他再好好看看方一藻和杨振到底在搞什么鬼,到底能不能信任,可信的话,王德化那边也好配合着帮方一藻和杨振挡了这回灾。

其二,也是叫他过来跟方一藻和杨振打打交道,若是杨振可用,那就拉拉关系,套套近乎,将来好把他安插到辽东来,要不然的话,王德化也不放心全力支持杨振。

杨朝进是带着任务来的,所以此时见杨振这么上道,心里当然很高兴,之前因为祖大寿威胁撂挑子不干所造成的不快,顿时就消散了一多半。

“贤弟!你家本是出身辽东,此番回来辽东,也有数月之久,对于关外情形,当是已有体会!眼下贤弟你又率军渡海,进兵敌后,而且凯旋归来,对东虏虚实也定有所知!

“凡此种种,倒让兄长觉得,唯有你说的话,方能令人信服!你对兄长说句实在话,东虏能不能灭,辽东能不能平?!”

杨振听见杨朝进这么问,心里一惊,难道是朝堂之上对于辽东问题的大政又有了新的说法?

“兄长此问,是自己心里疑惑,还是替小弟世叔王公发问?又或者,乃是圣天子于辽东有了新的意旨?!”

“唉——!”

杨朝进先是叹了口气,然后说道:“你我既做了兄弟,咱们就不是外人,兄长就说些不当说的话吧!

“圣上困于朝廷财赋艰难,其实也曾动过放弃平辽的念头,怎奈圣上矢志要做尧舜,一直受制于朝议纷争!

“朝中清流坐而论道可以,可是又有几个真懂兵事,又有几个来过辽东!?一个个纸上谈兵头头是道,却不知天下粮尽饷竭,完全撑持不起了啊!”

说到这里,杨朝进看着杨振说道:“倒不是圣上心思有变,圣上要做尧舜,又岂能放弃辽东?!——而是兄长自己,当然也是秉笔王公,想知道这些事情,想听一句托底的实话啊!”

杨朝进说完了这些话,停顿不语,凝视着杨振,仿佛要看破杨振的心思,片刻之后,方才又说道:

“贤弟!兄长信得过你!你说句实话,东虏能不能灭,辽东能不能平?!东虏几年能灭,辽东几年能平?!

“你也不必有什么疑虑!兄长曾冒死向秉笔王公进言,若东虏三年五年不能灭,辽东三年五年不能平,倒不如干脆弃守宁锦,将辽左数万大军后撤四百里,全力守御蓟镇山海一线关门!

“如此一来,圣上在关门之内,立有一支强军可以灭流寇,同时在关门之外,也不需要再输送数百万粮饷军需,天下形势,或可一举而扭转啊!”

看起来貌不惊人的杨朝进,竟然在杨振的面前说出来这么一番话,却惊得杨振心里一边感叹,一边怀疑,直怀疑这个杨朝进,是不是也是如同自己一样两世为人了。

杨振正暗自揣测着这个杨朝进到底是什么人,却又突然听他问道:“贤弟你说,此策如何?!”

杨振见他追问,先是不语,然后突然盯着杨朝进的眼睛说道:“蒋公说,自古攘外,必先安内!兄长可曾听过?!”

杨振紧盯着杨朝进的眼睛,心里充满了紧张、忐忑与惶恐,说不出来到底是担心,还是希冀。

只见杨朝进听了杨振的话,先是一阵茫然,想了一会,最后开口说道:“蒋公?!可也是宫里姓蒋的公公?!——此话虽然没有听人说起过,不过细想一下却很有道理!没错!自古攘外,必先安内!”

杨朝进的这个反应,以及他随后的问话,让杨振暗暗松了一口气,当下笑着回答道:“没错!没错!小弟在卢督师帐下的时候,听一个姓蒋的公公说过这么一句话,语出精辟,倒是令小弟记忆至今!”

说到这里,杨振已经断定眼前的这个杨公公不过是拾人牙慧,捡了王在晋的说辞,希图打动王德化罢了。

当然了,这个说法本身,杨振还是赞同的,若是崇祯皇帝以及朝堂上的衮衮诸公能够下定了壮士断腕的决心,大明朝未必不能起死回生。

杨振想到这里,看见杨朝进依然满脸期待地等着自己的回答,当下沉吟着说道:“兄长所言,于理未必不可行!可是于情就难说了!

“圣上立志要做尧舜,若是你叫王公劝说圣上弃守关外,放弃数百里疆土于满奴,王公怎能张得了这个口?!若是圣上震怒,朝野攻讦,王公地位不仅不保,而且转瞬之间即怕有生死之忧啊!”

“这个你不需管!你只如实说,以眼前形势,朝廷全力以赴,几年可以平灭东虏,几年可以规复全辽?!”

杨朝进见杨振肯定了他的说法,顿时像是找到了知音一般,目光炯炯地看着杨振,不管杨振附带说的那些条件,只管追问之前的问题。

因为这个问题的答案,直接关系着他能不能最终说服王德化,并通过王德化进而尝试说服崇祯皇帝。

若是东虏在三五年内努努力就能灭掉,那么崇祯皇帝就绝不会大费周折地改弦更张,轻易放弃山海关外四百里疆土,相反,崇祯皇帝肯定会如同飞蛾扑火一样,继续往关外战场上投入无穷无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若是如此,王德化也不可能冒着被朝野攻讦的风险,去说服崇祯皇帝做出这个屈辱的决定。

然而杨振的回答,却注定要让杨朝进失望了。

“兄长,实不相瞒,若是小弟当初死于救援松山途中,那么一切休提,东虏灭不了,辽东也不可复!可是小弟没死!”

说到这里,杨振十分难得地对杨朝进开诚布公地接着说道:“不是小弟爱夸海口,爱说大话,既然当时天不亡我杨振,那就说明东虏可灭,辽东可复!”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将军夫人为何那样
将军夫人为何那样
我为君拭擦缨枪,为君披戎装 ——(闻战)  (最开始)  柳隽卿狗将军看上我了,我要宁死不从!  周镇凌我也...  (到后来)  柳隽卿我家夫君天下第一好,天下第一帅。  周镇凌那今晚...  大小姐有情意绵绵的竹马,将军有一屋子居心叵测的姬妾。两人看似八竿子打不着边。  后来互许情衷的竹马被公主抢走,皇帝还给周柳两家赐婚,父母担心妹妹嫁过去受委屈赶紧将她推了出去。  从小骄纵跋扈的大小姐哪能
刘南南
嫁给男主聋哑哥哥[穿书]
嫁给男主聋哑哥哥[穿书]
君月月看了一本书,书中女配爱男主成痴,不惜嫁给男主的聋哑哥哥,只为了接近男主,简直丧心病狂。君月月穿成了那个丧病女配,正端着一碗汤,站在男主门口献殷勤。门开了,男主极其讽刺的看着她想害我?你别以为我不知道你想干什么!君月月还没被人这么鄙视过,一急眼,把汤自己干了,转身就走!只是她没预料到,汤里……有药。第二天一早,看着浑身满是斑驳牙印的聋哑丈夫……君月月我现在说离婚,会被雷劈吗?【阅读指南】女主
三日成晶
黑化男配想独占我[快穿]
黑化男配想独占我[快穿]
小说里总有这么一个人,他拥有绝世的容颜、泼天的财富,却为了衬托主角,他兢兢业业地倒霉到底,最后还要被安排黑化,毁容、破产,燃烧自己,作死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有一天,唐棠获得了一个系统,要求她穿到书中的世界,拯救失足的男配们,引领他们走上正途,免于黑化被炮灰的命运。  系统你可以吗?  唐棠(信誓旦旦)我可以,我能行,没问题!  ……  许久后,唐棠被黑化的人紧紧按在怀里,占有欲极强的质问她你不
时星草
穿成假千金后我亲爸暴富了
穿成假千金后我亲爸暴富了
【文案一】  沈奕穿书了。  穿成真假千金文里抛弃亲生父母,作死霸凌反派,打压真千金,以致最后众叛亲离、死于非命的假千金。  穿书第一天,正值亲爸来接她回家。沈奕低头盯着父亲掉了漆的皮鞋,轻声乞求。  “爸,我愿意跟您回去过苦日子。”  当天。  亲爸家里的房子,拆迁了。  ……  所有人都以为,真假千金归位后,沈奕一定会终日郁郁寡欢、以泪洗面。  谁知新学期刚开学,他们便接二连三听到从沈奕家传
麻辣香锅加辣
清穿之贵人升职记
清穿之贵人升职记
心有执念的梅沁雪穿越到康熙后宫,将康熙后宫捅破了天。她生娃养娃,积极宫斗,费心算计为自己谋求一条晋升之路,一条生存之路。
千芳魏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