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

第四百七十九章 新城新貌

北海道,新城。

仅仅一年时间,新城的模样就已经大变,之前的一片荒地,如今已是一座不小的城池,城中的居民也从最初的驻守明军增加到了现在一万多人的规模,其中明军人数三千左右,再加上后勤民壮和来往的商人、普通百姓等等,已同内地的一个小县城差不多了。

除去新城的建筑外,还有新城的港口。虽着大明在此建立基地,港口也渐渐繁华,这里虽然不像日本本岛那样人口密集,但北海道也有北海道的优势,除了这边有着天然渔港外,北海道还有着不少野生动物的存在,无论是那些马鹿或者熊,皮毛丝毫不亚于辽东,再加上特产的天盐和丰富的森林资源,这都吸引了大明商人的目光。

另外,大明对于北海道的本地人,也就是阿伊努人采取了恩威并重的政策,相比之前的日本人,阿伊努人对于大明人极有好感,而且在最初建城的时候,王东就征用了不少阿伊努人,虽然说是征用,但大明也是给了粮食和酬劳的,这更让阿伊努人亲近大明。

何况,朱怡成在意图染指北海道时就特意关照过采取如何针对阿伊努人的措施,从历史上来看,日本征服北海道完全采取的是灭绝政策,企图用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拿下这片土地。

但是,无论是日本幕府还是松前藩都没有料的是,阿伊努人虽然生产力低下,却对于日本的征服始终不肯屈服,自十七世纪以来,直到后世近代,虽然阿伊努人大部被消灭,人口急剧减少,但从未真正灭绝。

后世二十一世纪时,北海道依旧还有二万多阿伊努人的存在,由此可见,日本采取的征服政策前后耗费了三百多年的时间,依旧未使阿伊努人所屈服,最终不得不承认阿伊努人在北海道的原住民地位,采取怀柔政策才把北海道归于日本国土。

大明想要掌握北海道的控制权,阿伊努人是无论如何都绕不过去的,所以收复为己所用,这才是最好的办法。

在大明针对阿伊努人逐渐展开后,当地的阿伊努人对于大明也逐渐放松了警惕,再加上大明不仅给了阿伊努人一些好处,还适当地让阿伊努人参与北海道的开发,从中获取些利益。

除此之外,大明也开始在北海道推广汉字和中原文化,阿伊努人作为一个原始部落的存在,只拥有简单的初级文化,而汉文化又是最能包罗万象和融合民族的文化,只要这样下去,不出五十年,这些阿伊努人就能逐渐融入汉文化中,从而成为大明的子民。

新城建好后,这里的商业也逐渐繁华起来,再加上北海道的开发顺利,也使得新城一跃就超过了松前藩的福山城。

之后,新城的人口不断增长,为了怀柔和教化阿伊努人,大明还在新城派遣了不少官员,这些官员中有的还是饱读诗书中了科举的进士,当然不是谁都愿意背井离乡来到遥远而又苦寒的北海道任职的,但大明朝廷对此特意实施了政策,只要能主动到北海道任职一任,等回到本土后,吏部自然会酌情升迁,正是因为这个政策的存在,这才解决了北海道官员的问题。

另外,朱怡成已让廖焕之同吏部对这项政策进行完善,在未来之时,这项政策会成为大明的一个规定。当然,这种前往边远地区“扶贫干部”政策朱怡成自然是从后世学来的,不过在大明只有海外领土才适用这种政策而已。

新城的兴起,不仅吸引了大明本土,也引来了不少日本商人和贵族。他们的前来,对于大明来讲并无坏处,而且这些人同样可以起到促进北海道发展和当地农商的目的。

当然了,无论是谁,只要踏上北海道的领土,这必然就要按着大明的规矩来办。大明的法律才是这片领土真正的法律,别说那些武士、浪人之类,就连松前藩藩主到了新城都要规规矩矩,如违反大明法律,驻扎在新城的驻军可不是吃素的。

就像最初那样,几个武士和浪人跨着刀跑到北海道来发财,在新城附近居然抢劫了几户为大明做事的阿伊努人家庭,还拔刀伤了人。这一下顿时给捅出了大漏子,接到报告的明军瞬间出动,很快就抓到了这些武士和浪人。

对方起初还要反抗,几声枪响后,精通某某流的武士老爷的刀哪里有子弹的速度快?当即就被打翻了在地,随后一个都没跑全部被抓进牢里,后来按其罪明正典刑,该杀的杀,该关的关,并贴出告示广而言之。

几回下来,大明的威信彻底树了起来,日本人也不是傻瓜,再说日本人个性被就崇拜强者,之后再到北海道的日本人全都规规矩矩,而且这事更让松前藩的家主心服口服,再加上松前藩如今已受大明所封,同样拥有大明的官职,一来为了表示忠心,二来也是为了给子弟一个前途,松前藩家主不仅征求大明同意后在新城给自己建了一座宅子,还把自己的两个儿子,包括嫡子继承人都送到了新城来。

其中,松前矩广最疼爱的六子松前邦广,也就是当初打算拜王东为义父而改名为王邦广的那位小子就在其中,王邦广虽说是六子,但实际上他是嫡子继承人,如今在新城拜知县汤恩赐为师。

汤恩赐江南人士,前年的三甲进士,他来北海道任职主要是看重新出台的政策,汤恩赐虽然文章不错,人品也不差,但做官却很一般,所以中进士后在地方蹉跎了两年都因为政绩平平而未有升迁。

就这样,他主动报名来到北海道,只要在北海道干上几年,等回去后高的不说,一个六品官是稳稳的。何况北海道这里政务简单,再加上驻军的原因,他这个父母官除了安抚地方外,主要的工作就是交化,这也正好是汤恩赐的特长。

“老师,文章我写好了,还请老师您过目。”王邦广的汉语很一般,说话中口音更重,但对于师长的态度却是无可挑剔,在汤恩赐名下,王邦广恭敬异常,平日里更是持弟子之礼丝毫不敢怠慢。

说起来最初汤恩赐是不打算收这个弟子的,因为在汤恩赐看来小小的倭国之民根本没这个资格。不过,王邦广的地位特殊,他作为松前矩广的嫡子继承人以后是要接任松前藩的。

再加上松前藩现在已受了朝廷之封,松前矩广已有守备之职,从这点来讲自然和普通日本人有所区别。此外,大明也考虑拉拢松前藩,汤恩赐身为新城知县有教化地方之责,所以最终还是收下了这个弟子。

放下手中的茶杯,汤恩赐接过文章细细看着,看了几眼,他的眼角不由自主地微微跳动起来。

王邦广的字写的还马马虎虎,而且文章字迹清晰,写的一丝不苟,但其中的内容就不怎么样了。日本人爱好汉学的不少,可说要真正懂得汉学精髓的却没几个,也许幕府和天皇那边一些大人物还算上,但松前藩只不过是一个小藩,说白了如今的松前藩充其量就是个地方豪强土财主,没有什么底蕴,就连藩主松前矩广最多也就只能看懂些字而已,自然他王邦广的文章就更不用说了。

如果是普通学生,恐怕汤恩赐早就黑着脸臭骂一顿了,不过对于王邦广这个好学的学生,而且一直又如此待自己如亲父一般尊敬的弟子,汤恩赐还是按捺下了心头的怒火。

“这里的典故用错了,还有这,如何能这样写?你应该如此才是……。”汤恩赐手指着几处说道,王邦广睁大着眼睛看着,脑袋点的如小鸡啄米似的。

“让老师费心了,学生实在是感激不尽……。”听完后,王邦广还五体投地跪下,冲着汤恩赐伏身道谢。

汤恩赐叹了口气,从边上取过一本书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几天你好好看这本书,把这书读通,读透,然后再写一次。”

王邦广连连道谢,正要再说什么的时候,有人急急来报,说是国内有舰队到,让汤恩赐尽快去一趟港口。

汤恩赐顿时站起身来,让王邦广回去继续细读书籍,然后准备更衣去港口。

而这时候,王邦广迟疑地询问能否跟随老师一起去港口开开眼界,汤恩赐想了想觉得这也不是什么大事,当即就同意了他的请求,王邦广顿时兴奋不已,帮着汤恩赐换上官衣,然后一行人出了衙门后朝着码头那边而去。

等他们到了码头,舰队已渐渐靠岸了。这一次来的是一支规模不小的舰队,其中不仅有海军的战列舰五艘,还有三艘大型补给舰,另外随着这支舰队一起到来的还有七艘大型商船,十五艘巨大的舰只让王邦广看的是心旷神怡,更心中升起对大明的无限羡慕和向往。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将军夫人为何那样
将军夫人为何那样
我为君拭擦缨枪,为君披戎装 ——(闻战)  (最开始)  柳隽卿狗将军看上我了,我要宁死不从!  周镇凌我也...  (到后来)  柳隽卿我家夫君天下第一好,天下第一帅。  周镇凌那今晚...  大小姐有情意绵绵的竹马,将军有一屋子居心叵测的姬妾。两人看似八竿子打不着边。  后来互许情衷的竹马被公主抢走,皇帝还给周柳两家赐婚,父母担心妹妹嫁过去受委屈赶紧将她推了出去。  从小骄纵跋扈的大小姐哪能
刘南南
嫁给男主聋哑哥哥[穿书]
嫁给男主聋哑哥哥[穿书]
君月月看了一本书,书中女配爱男主成痴,不惜嫁给男主的聋哑哥哥,只为了接近男主,简直丧心病狂。君月月穿成了那个丧病女配,正端着一碗汤,站在男主门口献殷勤。门开了,男主极其讽刺的看着她想害我?你别以为我不知道你想干什么!君月月还没被人这么鄙视过,一急眼,把汤自己干了,转身就走!只是她没预料到,汤里……有药。第二天一早,看着浑身满是斑驳牙印的聋哑丈夫……君月月我现在说离婚,会被雷劈吗?【阅读指南】女主
三日成晶
黑化男配想独占我[快穿]
黑化男配想独占我[快穿]
小说里总有这么一个人,他拥有绝世的容颜、泼天的财富,却为了衬托主角,他兢兢业业地倒霉到底,最后还要被安排黑化,毁容、破产,燃烧自己,作死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有一天,唐棠获得了一个系统,要求她穿到书中的世界,拯救失足的男配们,引领他们走上正途,免于黑化被炮灰的命运。  系统你可以吗?  唐棠(信誓旦旦)我可以,我能行,没问题!  ……  许久后,唐棠被黑化的人紧紧按在怀里,占有欲极强的质问她你不
时星草
穿成假千金后我亲爸暴富了
穿成假千金后我亲爸暴富了
【文案一】  沈奕穿书了。  穿成真假千金文里抛弃亲生父母,作死霸凌反派,打压真千金,以致最后众叛亲离、死于非命的假千金。  穿书第一天,正值亲爸来接她回家。沈奕低头盯着父亲掉了漆的皮鞋,轻声乞求。  “爸,我愿意跟您回去过苦日子。”  当天。  亲爸家里的房子,拆迁了。  ……  所有人都以为,真假千金归位后,沈奕一定会终日郁郁寡欢、以泪洗面。  谁知新学期刚开学,他们便接二连三听到从沈奕家传
麻辣香锅加辣
清穿之贵人升职记
清穿之贵人升职记
心有执念的梅沁雪穿越到康熙后宫,将康熙后宫捅破了天。她生娃养娃,积极宫斗,费心算计为自己谋求一条晋升之路,一条生存之路。
千芳魏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