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到底是谁?她们去南方又在做什么?
这个问题叫江哲搅动脑汁,翻来覆去的思寻,也没有得出一个具体的结果。他只能派人回崂山,把消息向上头禀报过去。然后将自己的全部心神都摆回战局上来——这才是当下的主题。
江哲带着部队和‘战利品’回到石臼岛寨,让手下的大小船只来回跑了三趟,才把日照的降敌士绅、官差官吏和他们的亲属家眷,以及粮食、钱财、牲畜等,通通送回崂山。
然后物质进库,而人就丢去了劳改营里劳动改造,现在的崂山有太多的地方需要人力了。然后自己才在清军大部队扑来前返回了浮山前所。
江哲带兵忽的扫荡了日照,这消息以一种闪电般的速度在齐鲁传播开来。所有临近海边的州县官员和士绅们听闻了消息后,无不菊花一紧。
郑军能扫荡日照,就也能扫荡他们。
日照县的防御很差劲,那么他们的防御就很牛么?
从大势上看,这一举动直接影响了满清在登莱的招抚。尤其是在登州的招抚。
不管是大嵩卫、海阳卫、靖海卫,还是威海、文登、海宁,那或是在酝酿中的易帜,或是在暗中进行中的勾搭,一时间里全都熄火了。
那些个官员们不说,只说各地的士绅,一个个都心里打颤,谁还敢来欢迎我大清啊。不怕稍后郑军前来扫荡,把人把财产一锅端了啊。
对满清不反抗不亲近,那满清还能把自己吃了不成?可要对满清亲近拥护了,郑军就能掉过头来将他们一口吞了。
这些人要兴风作浪,最终目的为的不还就是自己的家当田产么。
可现在他们发现自己的兴风作浪、煽风点火极可能会把自己的家产家当,连同自己的小命水淹火烧了,那谁还会去找死呢?
李率泰已经领兵bī到了崂山,不再是之前那样只小打小闹,而是大军直接堆到了郑军棱堡外。
这是一场‘政治战’。
清军在争夺登莱‘士民之心’的这场战争中必须要付出实际行动,用实际行动来向世人宣告——自己是有能力保护他们的。
所以,这次战争绝不是只爆发在李率泰与江哲之间,连尼堪都亲率八旗兵杀奔胶州来了。
当然,尼堪的本来目标绝对不会是江哲的。只是赶巧了,他作为大军主帅,人本就拖拉在最后,带着兵马大炮赶到青州时候,本是要杀去掖县的,可日照一事的爆发,叫他转变了目标,对准了胶州的江哲。
据说队伍里不止鞑子极多,还有一些个西夷,并且征发不少的民夫劳力,全军规模庞大,烟尘蔽日,声势极为惊人,齐鲁西部活跃的几支小股抗清武装都消失得无影无踪。
比如青州的谢迁和丁可泽,鲁南抱犊崮的王俊,还有鲁西曹州的榆园军。
后者在原时空历史上的名头甚是响亮,毕竟在齐鲁之地坚持了十二年之久,聚众百万,还一度西破南乐,北攻大名,有进取北京之势。
可事实上,榆园军却本是反明的农民军。明崇祯十三年起义,以马应试为首,后才转为抗清斗争。
在刘泽清南逃之后,趁机攻破曹州、濮州、定陶、城武四城,并且降了李自成。但他们在城内pì股还没坐热,鞑子就入关了。然后李顺军就一场败仗接着一场败仗,在郭升放弃鲁西向济南府转移时候,榆园军却并未跟随,而是继续留在了老巢里。时至今日,曹州四城已经尽数易手,但靠着城外面积广大的榆树林,靠着‘地道战’这一当年对付明军的老战术——在地下挖掘纵横交错的通道,长达数百里,神出鬼没地袭击官军,使得明军无可奈何,依旧活的有滋有味。
但这些人也都明白轻重,当尼堪带领着清军八旗杀到的时候,一个个都缩起了脑袋,藏起了尾巴。
他们很清楚鞑子的目标不是自己,而自己也没那个实力来抵挡鞑子,他们能做的顶多是在敌后战场上为登莱减轻一些压力,敲敲边鼓。而不是头铁的去寻死!
此次尼堪带来的军队数量有多少,大炮又有多少,由于时间尚短尚未来得及打探出来。郑军对此自然是有判断,考虑到巴哈纳手下的兵马数量,还有开封的豪格手中的军兵,尼堪手里的兵马应该是不多的。很可能只有正牌的八旗兵三到五千,可是鞑子手里还有包衣呢,再加上从关外就跟随的汉奴跟役,加起来一万人总是有的。而且军中还有不少的大炮,随军带有很多的民夫壮丁,那一路走来,两万是绝不会少。加上李率泰的兵,还有刘泽清的兵,清军的总兵力就有了四五万人之多,战兵更是直追两万五千人,都是江哲部的十倍了。
这是一个巨大的鸿沟,已经不是郑军依靠一些先进的战术思想或武器装备能够填平的了。
江哲手下拢共就两个营,还都是新组建的部队,要是拉开架势与清军进行野战,必然死无葬身之地。所以,早就知道自己要狗一波的他从一开始就准备着打防御战。
守住崂山西侧的棱堡群是第一要务,抓紧时间修筑沿海的防护链就是第二要务,第三还要掐断清军从崂山山脉中的渗透。
虽然兵力不多,可江哲却觉得自己很安全,不然他不会跨海去攻打日照。这是在主动招惹鞑子啊。
那除了要立下功劳,宣扬一下自己名头外——叫天下人都知道齐鲁郑军中还有一个将‘江哲’的人,出名要趁早么。更多的还是因为他觉得自己有余力去做。
李泰率给他的压力太小了,小到他觉得自己完全可以抽tiáo一半的主力去打打野。
只是他没想到的是,自己的运气有点背,正撞上了统带着最后的部分兵马东进的齐鲁清军主将尼堪。
后者刚接手了一批火炮,他的第一目的是夺取莱州府城,然后打一打登州。
不管是多尔衮还是尼堪本人,从没想过一下子就能把郑军打出齐鲁,拿下芝罘岛等地的。这不现实。
所以,先敲掉曾樱就是一个好选择。
何况这曾樱还是登莱巡抚,他不死不降,那就等于大明还立在登莱,这对满清而言绝不是个好消息。
尼堪看着不远处的郑军堡垒群,果然都是棱堡。这还是他们从龙华民那个西夷口中听到的词汇。
那通过秘密渠道,和火炮一同来到军中的德意志人巴克豪斯,就很详细的为他解释过何为棱堡,他直接做了一个棱堡的bī真模型,让尼堪清晰的‘看’到了一切。
就是在欧洲,想要迅速夺取一个守军意志顽qiáng的棱堡都是不可能的事情,这在东方也是一样。
五个不大的小型棱堡,崂山西侧的这些棱堡比起热兰遮城堡来说只能是小型棱堡,五个一条线分布,看似都不大,却极为坚固。
火力qiáng大配合着狭窄的特殊地形,除非是到了冬季里,胶州湾彻底结冰,不然进攻的敌人就很难展开兵力。这么的五个小而qiáng的要塞城堡,有个千把人的冷热兵器混合的步卒驻扎,基本就能守得固若金汤。以满清眼下的攻城能力,就算来个十万大军,也没有任何可能短期里就攻下崂山。
崂山,这就是浮山前所这片区域现在的名字,这就是后世青岛眼下的称呼。江哲的官衔也就是与明制甚是不同的‘崂山总管’。
从兵力言,与驻守一地的参将相仿佛。
“郑芝龙可真是会选地方。”眼下的崂山郑军可不好打啊。尼堪感慨着说,然后头也不回的回营了。
没必要再看了。
一连串的小型棱堡,想要顺利的拔掉它们的可能性为零。但悲催的却是,这里即便再不好打,现在的大清也必须打一打。
“孙之獬到了哪了?”
这位前明的阉党,乃是这齐鲁境内少有的主动投效大清的人。去岁时候就与燕京有联系,要不是有了王鳌永这个齐鲁人在手,保不准这招抚齐鲁的差事就落到孙之獬的头上了。
而现在孙之獬成了大清的登莱巡抚。
“孙之獬还在平度州呢,他手下的绿旗兵暂时还指望不住。”
日照事虽然于满清的招抚大计有碍,可那受影响最大的是登州,而不是莱州。莱州事儿早就结束了,该投降的早投降了,现在岂还能再跳槽?
孙之獬这阵子就在平度州专心经营手下的绿旗兵,哪怕刘泽清已经被命为登州总兵官了,但孙之獬还是很热衷手边地方的一些地主武装。
如今的满清不能算是一个草台班子了,但规章制度还是很扯。文官握着兵权者,比比皆是。
孙之獬热衷于整合莱州的地主武装就也不难理解了。
哪怕他的标营顶天了也就三千人。
而至此时候,满清在齐鲁投入的兵力,无分满汉,总兵力已经达到了八万人。
内中有着不少于三万的八旗兵,余下的或是刘泽清这样的降兵,或是以包衣和跟随入关的阿哈尼堪为骨干组建起来的绿旗兵,再或是方大猷、孙之獬招揽的地主武装。
后者的战斗力很弱,装备也很垃圾,可对付老百姓来总是可以的。而且这般来还能结好士绅地主。
那与历史上的齐鲁真是大不一样了。
历史上满清在齐鲁投入兵力最多时候也不过两万余人,而且很快就主力转移了,毕竟南明和李自成的主力都不在齐鲁,这里有的只是一些‘小打小闹’的匪寇。
比如鲁南抱犊崮的王俊,鼎盛时候被叫做‘九山王’,那不是因为他称王了,而是因为他最鼎盛的时候统辖着一座座山头。
谢迁打破了几座县城,杀了几个大地主,就被叫做齐鲁第一巨寇,却也只是‘寇’。
胶州副将柯永盛(汉军镶红旗人),凭着手下的四千绿旗兵,就几乎扫平了整个齐鲁明面上的各路反贼,轻松得简直不像话。
但现在呢?鞑子在齐鲁投入了八万人,名义上的南路军主将豪格手中只剩了一万八旗缩在开封。尼堪还带了他们新拿到的红夷大炮,那本来用来与李自成大战于潼关的兵马,趁着李自成两面开战,击败李自成主力,扫荡关中,镇服甘陕的大军,现在都拉到齐鲁了……
也就是郑芝龙对历史了解不深,不然肯定会说:老子又救了老李一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