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的感叹不是胡乱来的,对于大唐来说,最基层的治理范围就是县府了,而村镇一级基本上都是靠的当地自治,县令有手段有能力,当地民风又比较淳朴的话,那还好说。
可如果当地宗族势力比较强的话,那县令基本上也就在县城里面威风一下了。
但仅仅这样也就算了,毕竟前朝也是这样的,可偏偏平壤道这边明显县府起到的作用已经不是关内那些政令不下乡的县府能比的了。
在平壤道这边,县令的每一个命令,那只要是自己的辖区,那就绝对要执行到位,这点是无论如何也要保证的,绝对不存在什么政令不下乡的情况。
毕竟,县府的政令下不去,不就代表张诺的政令也下不去了嘛?这不特么开玩笑嘛,张诺绝对不允许这样的情况出现。
张诺倒是借着高丽亡国,同时整个高丽被划为平壤道特区,所有政策由自己制定的便利条件,几乎在一瞬间让整个平壤道全部打破重来。
虽然高丽作为一直崇尚中原文明的国家,一直以来也有不少地方宗族势力作祟,但是在张诺摧枯拉朽般的强势推动下,什么地方宗族都得滚蛋。
尤其是张诺在好些个地方都是直接杀鸡儆猴,重拳出击,几次下来以后大家都老实了,毕竟连高丽的荣留王以及整个王室都说没就没了,地方宗族势力算个屁,是大唐这边的刀子不利了?还是他们这些人头铁了?
就是张诺这种强硬的手段,硬是让整个平壤道真正做到了他秦王张诺一个命令下去,整个平壤道莫敢不从的地步。
有了这样的条件作为基础,那么张诺能弄出如同后世一般精确的户籍信息以及地方信息也就不足为奇了。
至于说信息传递问题,这个更加简单,无非就是个人力成本问题嘛,舍得花钱什么都好说。
毕竟张诺可是很清楚的,有些事情之所以办不好,不是下面人不尽心,完全是因为上面又要事情办得好,又要花钱花的少,这特么不是为难人嘛。
张诺自然不会干出这种事情来,在铁路还没有彻底覆盖整个区域之前,该给的人员津贴、食宿补贴等等,一律由他这边的城主府来掏钱。
这样一来,不管多偏远的地方,你只要调派人手按时报送公文就行了,这人手的所有费用上面承担了,那这时候还能有什么理由?
张诺等于是硬生生的用钱砸出了一个数据搜集上报体系。
李世民在跟马周沟通以后,也终于了解到了这里面的弯弯绕,但转头他稍微盘算一下就直吸冷气。
貌似,这事儿他暂时在关内办不到啊。
从张诺的作法来看,主要是两个方面下力气,一个是肃清当地宗族势力,把乡镇村全部纳入管理范围,真正做到政令全覆盖,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县府搜集的信息准确性和时效性。
而另一个手段就是额外掏出一笔钱来,专门用于数据上报的相关费用。
正是这两点,保证了张诺对于平壤道的彻底掌控!
可李世民捋清楚脑海中的思绪以后,除了直吸冷气以外,真的什么都做不了了。
首先那个肃清当地宗族势力就是个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甚至可以说张诺这边要不是借着高丽亡国这个机会下手的话,平时也不可能完成。
毕竟宗族观念早已深入人心了,相比那些上面派来的任职几年就会走的官员,当地人还是对同根同种的宗族长辈更加信任。
高丽尚且如此,那么宗族文化盛行的中原就更不用说了。
甚至可以说,如果李世民敢于动手肃清地方宗族势力的话,这个命令刚传出去朝堂就得乱起来。
因为目前朝堂上所有的官员,哪怕出身寒门,可实际上在当地都可以算是宗族势力的一员,只是有的家族发展得比较好,所以算是士族或者大族,有的发展没那么好,影响力没那么大而已。
哪怕是所谓寒门,可实际上能让孩子进学的,在当地都是有点小名声、小威望的!
这种现象别说现在的大唐了,哪怕千年以后的现代,在很多地方宗族势力都是盘根错节非常顽固的存在,村官就是宗族长辈,哪怕县长来了很多时候也得行礼。
有什么政策得商量着来,不然的话,这些宗族长老振臂一呼就能拉起几百上千人的队伍去闹事去了。
而且中间还有个问题,那就是宗族势力并不一定就是反对官府的,很多时候里面还真有蛮多人性化的理念的,比方说,因为大家都是同一个姓的,所以哪家真出了什么意外遭了灾之类的,其他家就会帮忙抚养孩子、救济孤寡之类的。
甚至可以说朝堂上不少寒门子弟之所以会反对肃清地方势力的决定,很多时候也是因为他们当初也是受到了宗族帮助,才能心无旁骛、老老实实的求学的。
如今他们已经身居庙堂了,难道要反过来对那些救济、帮助自己的宗族下手?
所以,这第一个条件李世民在中原就有点弄不下去,或者说根本无从下手。
当然了,也不是说完全没办法,只是说张诺这种强硬、直接了当仿佛掀桌子一般的手法,是绝对不可能了。
但是如果换成怀柔或者其他手法,说不定就能起到奇效呢》
这一点李世民还在琢磨,甚至打算回去以后好好琢磨琢磨,如今帝国正是百废待新的腾飞之势,自然得有些新的变化才是。
至于说张诺的第二个办法,直接拿钱砸人,报销所有费用,这对于李世民倒是没什么,毕竟如今的老李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刚登基一穷二白的老李了,如今不说盆满钵满,但至少也能说上一句家底丰厚了。
但这中间也有个问题啊,高丽这边最远的地方到平壤城也就半个月左右的路程,可大唐不一样啊,远的地方得走好几个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