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在张诺那里呆过一段时间,对于这个他父皇都认可的叔叔,李承乾是极为喜欢的,不仅仅是因为这位叔叔能给他自行车,还有好多好多好吃的好玩的,更因为这位叔叔是真的学识渊博。
而且,他的这位张叔叔,更习惯的不是教他一是一二是二的,而是引导他自己想,并且根据他所想所答的那些,告知他错在哪里,应该怎么去弥补,这对于李承乾来说,学起来可比在皇宫里舒服多了。
更重要的是,这位张叔不局限于书本,哪怕带着他在庄子里到处走走,随便指着个什么东西都能给他讲上一段知识,还都是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那几天时间,李承乾每晚回去都会叫人把今天记下来的知识誊抄下来,不仅他的父皇要看,连皇爷爷也要看。
而看过一两天以后,连他的母后都会争着看了,还看得津津有味的,同时所有人都在告诉他,珍惜这个机会,这是教他怎么认识这个世界的大好机会。
其实张诺的教导非常简单,他给李承乾,或者说在他眼里只是个小皇亲的商人侄子李乾灌输一种思维,那就是后世基本上所有人都觉得非常高深,实际上却潜移默化的让所有人都已经初步了解的辩证思维。
辩证思维其实用最直白的话来说就是要一分为二的看问题,用严谨、科学的眼光看问题,发现任何问题都要客观对待,多问几个为什么。
这些话基本上小学的时候老师就会时不时的讲上几遍,听久了,哪怕最笨的都会说上几句了。
而这样的思维模式,对于崇尚浪漫、不拘小节、感性远远大于理性的大唐人来说,简直是最最神奇的知识。
而李承乾这个老实孩子,对于这种一板一眼的模式尤为喜欢,在他看来,世间万物都应该有个规矩有个道理才是。
尤其是张诺提出来的发现问题、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简直太对李承乾的胃口了,他这种老实孩子可能没有其他人那么经常能灵机一动什么的,但是胜在一个耐心足够、韧性足够,就对着一个问题死来。
所以,这种既强调视野开阔又要求苦干蛮干的套路,对于李承乾最适合不过了。
也正是因为接受了这种教育以后,李承乾对于任何知识,都会在完全接受之前自己先想一想。
这也是张诺教他的,任何知识都不能囫囵吞枣一般的那么去学,你得学会用眼睛去看,用心去思考,只会死记硬背的,那就是书呆子。
好嘛,李承乾以前是没什么,可这一次于志宁这个卧冰求鲤的故事彻底把李承乾给弄上火了,老实人发火就是这样,也不跟你说其他的,就是较真,你必须给我说明白,这明明是痴傻才干的事儿,怎么就成了千古传诵的佳话了?
这要是所有人都相信这个了,以后是不是也冒出来些傻子这么干?
这对于李承乾来说是不可接受的,他将来是要继承这个庞大的帝国的,而读书人是他统治这个帝国的工具,如果读书人都是学的这种东西的话,那岂不是说好些人会被教成傻子?
此时的李承乾可不仅仅是从学生角度在考虑这知识的问题,更多的是站在帝国的角度来思考民众的教育问题。
这对于一个太子来说,无疑是优秀的,可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就有点匪夷所思了!
可李承乾不觉得有什么问题,他当然得多想想啊,将来这帝国肯定得交到他手上的,这时候多出点力,将来说不定就能多冒出来几个人才呢。
哪怕于志宁已经走了,越想越觉着自己正确的李承乾此时也是越来越气,明明都已经说明白了,于老师怎么就不给自己解答一下?
此时满脑子都是刚刚那个问题的李承乾,整个人都魔怔了,一咬牙一跺脚,狗日的,你不教,孤去找张叔去,张叔比你有学问,肯定能解答孤的问题。
仿佛给自己找到了目标和主心骨的李承乾,转身就找来了亲信侍卫,直接安排一辆没有身份的马车就驶出了皇城,穿街过巷的朝着长安城外而去。
这辆马车说来还是李世明为李承乾这个太子准备的,自从他自己享受到了白龙鱼服的好处,又被张诺说了一通子女教育问题以后,他就要求李承乾经常能隐瞒身份,在侍卫的陪同下去长安城里到处走走看看。
而侍卫们也早已习惯了这种时不时就得换上便装外出的活,根本没犹豫,陪着李承乾就出去了,可等到快跑出长安城的时候,这些常年呆在皇宫的侍卫们慌了,这是去哪儿啊,难道太子要出城。
可根本由不得他们反驳,驾车的车夫是李世民身边原本的老人,他早就知道城外那个庄子了,还被陛下叮嘱过去了以后有什么注意事项,更清楚地知道,如今不但太上皇住在那里,连陛下都在那里有宅子呢。
一刻不停的马车直直地往城外跑去,骑马跟随负责保护的侍卫们自然只能跟着走,毕竟他们都知道,马车上驾车的那位可不仅仅是车夫,还有个太子左率统领的职衔呢。
而李世民知道太子消息的时候,李承乾在坐在马车里已经跟黑风寨遥遥相望了。
对于李承乾这个太子,李世民哪怕自己都才刚刚登上帝位,却没有半点放松的意思,一个帝国能否长治久安,对于继承人的培养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对于东宫的监视和了解,从来就没有断绝过,这点所有人心里都清楚,但所有人都明智的闭上了嘴。
李世民对于李承乾自己跑到张诺那里一事,没发表什么意见,就当这孩子去上学了,或者当这孩子看自己皇爷爷去了都行,反正那里有上万大军,自己熟悉的臣子更是好几个都在那,安全不会有问题。
他更感兴趣的,是手上关于李承乾在东宫里自言自语的记录!